关闭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m.shangshiwen.com 古诗文网 取消固定
首页 > 古文典籍 > 孟子 > 第十八节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说:“人之所以有规律、理解能力、权术、知识,常常是心里存在着灾患的缘故。只有那些不得重用的臣子和地位低微的庶民,心里发愁的是危难,很深的忧患,所以他们能发达。” 注释 1.慧:《周书·谥法》:“柔质受谏曰慧。”《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韩非子·喻老》:“而慧者不以藏书箧。”《贾子·道术》:“亟见窕察谓之慧。”慧是指这个人善于理解、想象,有才华,有胆略,聪敏而有口才之意。 2.疢:(chen衬)《·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说文》:“疢,热病也。”本意为疾病,这里引伸为灾患之意。

参考赏析

读解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还是不懂什么是“尽心”,所以孟子又作了一次解释。人类社会的形成主要不是人的生理组织与机制进化的生物学过程,而是以爱心和劳动为基础的人类共同活动和相互交往等社会关系形成的过程。人类的直接祖先曾经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不得不以群体的联合力量和集体活动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恩格斯曾把过着群居生活的古猿称之为“社会化的动物”,把它们的群体关系称为“社会本能”。他指出:“我们的猿类祖先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显然不可能从一种非社会化的最近的祖先发展而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0页)。人类祖先的群体关系的社会本能,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这就是相互间的亲爱。同劳动的发展相适应,这种群体关系越来越广泛和密切,终于随着人类的出现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关系。人类所结成的社会则以新的谋生方式,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即以劳动为基础。人类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直接或间接适应劳动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劳动是使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也是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社会”的根本标志。人类所特有的生存方式,决定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内容、形式、性质、特点都与“动物社会”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也就是说,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不得不忧患,不得不发愁于危难,因此人类才得以发达。 而人类的发达则表现在人有规律、有理解能力、有权术、有知识。这里补充说一点,在先秦时期的古人,其著作大多用字而不用词,如“智慧”一词,智是智谋、机智、善于权变、善于思考的意思;慧是指这个人善于理解、想象,有才华,有胆略,敏捷而有口才之意。只是后来的人把这两个字连结成一个词,并把它理解为“聪明”的意思。其实,“聪”是耳朵听得见,“明”是眼睛看得见,“聪明”即是耳聪目明,不关智和慧的事。所以,“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才会,也应该会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人类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中发达起来的。